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













網上鄉民一致推薦都說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,它的評價很高,在網路上很夯,人氣蠻不錯

在書店看了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,內容精彩、愛不釋手,我就有一股衝動想要趕快入手。

我看的時候令我深陷其中、欲罷不能,看完還讓我回味無窮!

但是雪兒說買東西前要多比較,叫我google一下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

發現樂天購物網要比百貨公司更有競爭力,line給小雅看她也說這售價真的蠻合理的。

想要購買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的人可以和我一樣到樂天購物網購買喔!!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該商品熱烈促銷中。為避免買不到,欲購從速!

如此超讚的便宜而且又非常的優惠,網路價格隨時會異動,請以網購平台資料為準!

到貨的速度還滿快的,一拿到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之後,我覺得品質優良性能卓越、物超所值拉!

網購的好處就是超方便,隨時都能買,挑選機會多,經常有特價商品,多比較不吃虧唷!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有可能會被橫掃一空,入手要快!

商品訊息功能:
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  • 作者:約翰.達爾文


  • 出版社:野人文化


  • 出版日:1031112


  • ISBN:9789865723668


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  • 裝訂方式:平裝












內容簡介











帝國史的大師級著作!











為什麼1405年帖木兒死後,世界上再無全球帝國?!



















首創「歐亞革命」帝國史觀,顛覆了歷史課本的西歐視角,









全方位俯瞰六世紀(1405~2000年)的世界舞台:









江南和英國條件相仿,為什麼工業革命只發生在後者?









清朝平定新疆,其意義相當於歐洲征服美洲?









日本鎖國時,江戶繁榮無比,一城人口數就超越當時歐洲各國?









俄國1812年擊退拿破崙,二戰還成為打倒希特勒的主力?









帝國究竟是個人的野心霸業,還是歷史的常態?









為什麼1405年帖木兒死後,世界上再無全球帝國?!





















一改傳統西歐觀點,放大時空格局,











深入追索在政經文化的交互影響下,











東、西方勢力如何展演出今日世界的全貌!



















《帖木兒之後》將世界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,用真正的全球視野、全方位視角,為人類現代史提供了嶄新(但平衡可靠)的觀點。歷來史學名著與此鉅作相比,都顯得有所侷限;日後我們也很難期待再有超越之作。



















帖木兒是史上最後一位「世界征服者」。他的部隊燒殺劫掠,征討範圍西達地中海濱,東抵中國邊境,似乎再過不久,就能恢復其祖先成吉思汗時期的帝國版圖。然而,當他於一四○五年去世,一統天下的帝國也從此告終,至今再不復見。



















接下來的歷史書寫,傳統上都以歐洲帝國的擴張作為世界舞台的焦點,卻忽視了伊斯蘭世界和東亞偉大文明的並存,在當時形成三足鼎立的均勢形勢。直到歐亞世界發生一場革命,才使這均勢發生改變,但也從未徹底翻轉過。



















從帖木兒去世到二十世紀結束,這六百年之間,亞洲的幾大帝國並未受到歐洲入侵者的深刻撼動。中華帝國歷經種種內憂外患,至今屹立不搖,反倒是曾經「日不落」的大英帝國走向了滅亡,而納粹帝國更在竄起後不旋踵間,就遭擊潰。



















帝國的興衰或屹立,其背後的原因仍是世界史領域極耐人尋味的謎題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《帖木兒之後》以嶄新的觀點看待全球歷史:



















在「視角」上,摒除以西歐為中心的偏見,採360度全舞台的視野,將遠東、中東、中亞乃至西伯利亞一併納入觀看鏡頭中;









在「面向」上,從經濟、文化、地緣政治到常民生活,進行全面而深化的探討;









在「論述」上,廣納各方學者門派,從布勞岱爾到霍布斯邦,從亞當斯密、馬克思、韋伯到薩依德……等等,詳述各家論點,再一一檢視討論;









在「方法」上,以時間為切片,跨越空間來綜覽全局,追索各方勢力彼此間的交互作用。



















作者透過由此得出的歷史視野,探討過去六百年間歐亞歷史上最著名、最撼動人心的事件,使那些事件再度鮮活呈現於今日,讓我們不僅再度感到驚奇,也更清楚認識今日「全球化」世界最顯著的特色——亞洲的偉大復興。我們如欲掌握未來走向,就必須深刻梳理這段至為關鍵的歐亞世界史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本書特色



















1.探討的時間長達六世紀,空間橫跨三大洲,以帝國的興衰,來說明後世權力版圖如何分配。



















2.獨創「歐亞革命」(The Eurasian Revolution)觀點:認為亞洲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影響,無論就空間上還是影響的深遠度上,比歐洲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,甚至主張這段期間歐洲的重要性有被過度誇大之嫌。



















3.難得一見的全面性世界通史,不只是記述流水帳:作者吸收法國年鑑學派學說,消化大量經濟史、文化史資料,融會貫通古今六百年歷史,近距離檢視歷史細節,寫出觀點最全面客觀、時空縱深最廣袤的世界通史。推翻歷史歷本上歐洲中心論的版本,還原客觀史實。



















4.解釋了許多棘手的歷史疑點:自帖木兒死後,中央帝國消失,人類歷史從陸地轉移到海洋的演變,不是「地理大發現」、「工業革命」這等簡化觀點就能解釋的;同時期中國、印度與日本的成就,用這套觀點也無法解釋;那麼,歐洲的優勢又是如何產生的?作者抽絲剝繭,細緻地從客觀的地緣政治、文化、經濟的交互影響下,演繹出當時各國錯綜複雜的消長變化。



















5.帖木兒之後,歷史又翻新了一頁,回不去以前的大一統帝國,出現東西分流的現象,最後至今日又回到帖木兒死時的均勢、合流狀態。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,人類不願接受單一制度、單一統治者或單單一套規範。由此來看,我們仍活在帖木兒的陰影裡,或者更貼切地說,仍活在他失敗的陰影...









作者簡介





作者介紹



約翰.達爾文(John Darwin)





長期關注歐洲去殖民化議題,熱衷探討帝國的興衰史,針對大英帝國的衰亡,著有多部著作《大不列顛和去殖民化》(Britain and Decolonization)、《大不列顛帝國的終結》(The End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Britain)、《埃及和中東》(Egypt and the Middle East)。目前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的研究員,且在該校教授帝國史和全球史。



譯者介紹



















黃中憲



















1964年生,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。專職翻譯。譯作包括《歷史上的大暖化》、《成吉思汗》、《貿易打造的世界》、《破解古埃及》、《蒙娜麗莎五百年》、《法老王朝》、《大探險家》、《當中國買下全世界》等。













目錄









【推薦序】這一本歷史的帳,你不能不知道!◎郭重興(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)









【導 讀】帝國史的大師級著作◎南方朔(作家)









【前言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章帖木兒之後(十五世紀)









──帝國不是原罪,而是世界史上的常態



















簡述帖木兒駕崩之後,世界局勢為歐洲、中亞、遠東之間達成某種平衡,歐洲所代表的現代性只是其一,亦非主流。從帖木兒時代到今日這段期間的歷史,其實遠比那則傳說所顯示的更為混亂,更受偶然事件的影響,更富爭議性。其實,現代世界史並非呈線性發展、從「歐亞世界」的角度看歐洲的版圖擴張、重新定義「歐洲」、帝國也不是一種原罪,而是世界史上的一個階段。



















今日的全球化世界,為何會有一個國家獲致如此超強地位?中國、印度的經濟復興為何如此晚近才出現?西方諸國(這時包括日本)為何在科技和生活水準上如此長期領先他國,直到晚近才有所改觀?為何(科學、醫學、文學、藝術上)西化文化的產品大體上仍舊最令人趨之若鶩?為何各國的政治體制和其法律、規範,反映了歐洲治國術的理念和實際作為,為何領土劃分按照歐洲模式?二十世紀末期的全球化世界,並非全球自由市場下可預測的結果;我們也無法根據五百年前世界的狀態,推斷出如今的景況。那是漫長、混亂而往往充滿暴力的歷史產物,那是運氣突然逆轉和意想不到之失敗的產物。它的根源遠溯至大家普遍深信的「發現時代」,甚至遠溯至帖木兒死時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二章誰發現,發現誰?(十六世紀)









──地理大發現的新世界奪走了聚光燈,東方舊世界的繁盛竟少有人「發現」



















「大發現」並不必然促成歐洲崛起為全球霸主。我們不該誇大歐洲人所動用來從事遠航、征服的資源,也不應誤解讓他們得以在亞洲、美洲建立據點的手段,尤其不應把航海家、征服者的冒險活動,解讀為有心建立世界帝國的行動。歐洲勢力在漫長十六世紀期間的「爆發」,在很大程度上,有賴東方當地情勢的配合,有賴接觸與征服方面的專門次文化逐漸發展成形。那可不是像某些史家所主張的無所逃的經濟命運,也不是科技優勢必然帶來的結果。



















達伽瑪在印度洋上意氣風發的同時,伊朗在薩法維王朝下復歸一統、伊斯蘭在東南亞快速擴張,俄羅斯帝國、中國明朝和日本江戶時代在文化、經濟、人口成長均不遜色於歐洲。要真正了解大發現的意義,就得放在歐亞擴張主義這個歷史背景上審視:要把「舊世界」叫進來,以平衡「新世界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三章現代初期的東西均勢(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中葉)









──歐洲稱霸之路受阻於伊斯蘭,難與明朝、德川幕府匹敵



















現代初期歐洲的「稱霸之路」在許多方面是個錯覺,是後見之明所加諸的不實論斷。即使在歐洲人掠奪「新世界」、入侵印度洋之時,他們仍認為自己是左支右絀在對抗氣勢昂揚的伊斯蘭。在政治、軍事、商業組織上,他們的成就比...









自序/導讀











【導讀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帝國史的大師級著作◎南方朔(作家)



















二○○八年美國的次貸風暴和金融危機,就大歷史的角度而言,這乃是帝國內爆的徵候,它等於代表了「大美帝國統制下的和平」(Pax Americana)的走向式微。於是,有關大美帝國的研究,特別是帝國史的研究,突然之間又再次成為學術界的新主流。



















當代帝國史主要學者、牛津及哈佛教授尼爾.佛格森(Niall Ferguson)最近指出,紐約的歷史協會大廳懸掛了十九世紀主要風景畫家柯爾(Thomas Cole)所畫的五幅「帝國之歷程」。第一幅,「自然國度」,畫的是片蓁莽大地,只有少數採拾狩獵的人們;第二幅「牧歌國家」,畫的是田疇茂密,民生樂利的田園景象,遠處還露出希臘式的神廟,顯示社會的富裕及走向壯盛。至於第三幅,「帝國的極致」則畫的是個港市,全都是石質巨大的建築物,舟楫如雲,真是帝國的繁榮氣象;第四幅「毀滅」,畫的背景依舊是帝國鼎盛的建築物,但卻混亂脫序,藤蔓已從地下往上攀升;第五幅是「荒蕪」,畫的是繁華後的荒涼,石柱依然,但已是一片荒煙蔓草,一個帝國已告結束。佛格森表示,近代史學界一度相信循環歷史觀,那就是把帝國的歷程比喻為一個生命體,由誕生、壯年,最後難免走向衰老死亡。但近代對系統學的研究,卻發現一個複雜系統的瓦解,經常會快速發生,牛津帝國史學家海瑟(Peter Heather)及韋特柏金斯(Bryan Ward-Perkins)即指出,古代的帝國如西羅馬帝國、中國的大明王朝、法國的波旁王朝、舊俄的羅曼諾夫王朝,以及鄂圖曼帝國等帝國的瓦解,都不脫在極短時間裡即快速巨變的格局。



















而今天的大美帝國從立國之初,即以帝國建造為它的認知方向。在立國時,「大陸議會」的制憲代表拉姆塞(David Ramar)即已明言,美國「將會使馬其頓帝國、羅馬帝國、大英帝國等皆相形見絀」,華盛頓也明言美國的誕生乃是個「雛型帝國的興起」,傑佛遜總統任內奪權到密西西比州和密蘇里州的廣大土地,他即明言美國乃是個「自由帝國」。在過去兩百年裡,大美帝國以武力維持住了它的帝國規模,但到了今天,它肆無忌憚的窮兵黷武,將全球視為它的殖民地,美國已使得全球武裝的反殖民運動被帶到新的高點,而它自己龐大的軍費及消費支出,也使得它的國家債務由二○○八年的五點八兆美元即將增至二○一九年的十四點四兆美元,但美國仍遵循它的帝國邏輯,企圖將它的債務壓力以通膨輸出的方式轉嫁給全球分擔,這只會使債務危機後快速的誘發政治危機和帝國瓦解的危機。因此佛格森教授指出,帝國的歷程很可能不是緩慢的循環,而會是快速的巨變。



















正因近代最後一個帝國大美帝國已出現崩解的危機,並正展開帝國大反撲,當一個舊歷史正在成為過去,自然而然的,學術界的帝國史著作在最近也突然大量湧現,據個人有限的資訊,這方面的著作除了佛格森的大英帝國研究著作外,尚有哈佛學者邁爾(Charles S. Maier)的《帝國之比較:美國的興起及它的前行者》,牛津教授約翰達爾文(John Darwin)所著的《帖木兒之後:一四○五~二○○○年全球帝國史》,另外還有學者波本克(Jane Burbank)及庫柏(Frederi









各界推薦/推薦序









南方朔(作家)

——導讀推薦









吳家恆(文字工作者)、陳光興(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)









郭重興(讀書共和國集團社長)、傅月庵(資深編輯人)









辜振豐(作家)、劉必榮(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)











聯合推薦



















本書以帖木兒為名,它所寓意的其實就是大美帝國這種新全球帝國的困境……本書由於擺脫了過去的歐美中心主義色彩,在敘述過去和現在時,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、俄國及中國,遂有了更多理解,而沒有意識形態性質的不當針砭……世界的帝國史乃是世界史的一部分,它是人類正在寫的書頁,看來帝國間的縱橫捭闔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!──南方朔(作家)



















此作包山包海,方方面面無一不談,廣納各家所言卻又自成一家之言,帶我們將這六百年來的全球世界看了個通透,議敘之間淋漓盡致,有種「沛然莫之能禦」的暢快感,令人忍不住讚嘆:這才是「通」史!──郭重興(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)





















Paul Kennedy, Sunday Times, 13 May 2007









一九六○年代後,「微觀歷史」獲得學界青睞,大行其道。近十五年來,「大歷史」重返文化圈令人期待欣喜,而跨越五大洲六世紀的《帖木兒之後》更是一部巨觀歷史佳作。作者對於帝國的陳述上溯中世紀,下達當代情境,兼具東方與西方,值得敬佩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John Gray, Literary Review, April 2007









《帖木兒之後》對形塑今日世界的各種力量作出跨越時空、鮮明全新的論述,拋開一般認為歐洲勢力是造就現代世界主力的成見。閱讀本部歷史鉅作後,讀者必能了然於心:帖木兒之後的世界並未出現足以一統天下的帝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Piers Brendon, The Independent, 4 May 2007









約翰?達爾文的《帖木兒之後》極具啟發性,作者對全球歷史的了解廣博精深,他認為歐洲勢力在帖木兒駕崩之後的六世紀裡,歐洲、中東、亞洲三足鼎立的世界裡其實多半屈居邊緣,達爾文的論點藉由氣勢磅礡的陳述獲得呈現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Tim Blanning, Sunday Telegraph, 20 May 2007









創下豐功偉業、名震天下的帖木兒死於一四○五年,自此世界權力版圖配置不明,作者宏觀的全球歷史敘述提供讀者空間和知識對未來局勢作出判斷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Dominic Sandbrook, Saturday Telegraph, 26 May 2007









牛津大學講師約翰?達爾文的《帖木兒之後》娓娓道...









內容試閱





第一章 帖木兒之後(十五世紀)



──帝國不是原罪,而是世界史上的常態



簡述帖木兒駕崩之後,世界局勢為歐洲、中亞、遠東之間達成某種平衡,歐洲所代表的現代性只是其一,亦非主流。從帖木兒時代到今日這段期間的歷史,其實遠比那則傳說所顯示的更為混亂,更受偶然事件的影響,更富爭議性。其實,現代世界史並非呈線性發展、從「歐亞世界」的角度看歐洲的版圖擴張、重新定義「歐洲」、帝國也不是一種原罪,而是世界史上的一個階段。



今日的全球化世界,為何會有一個國家獲致如此超強地位?中國、印度的經濟復興為何如此晚近才出現?西方諸國(這時包括日本)為何在科技和生活水準上如此長期領先他國,直到晚近才有所改觀?為何(科學、醫學、文學、藝術上)西化文化的產品大體上仍舊最令人趨之若鶩?為何各國的政治體制和其法律、規範,反映了歐洲治國術的理念和實際作為,為何領土劃分按照歐洲模式?二十世紀末期的全球化世界,並非全球自由市場下可預測的結果;我們也無法根據五百年前世界的狀態,推斷出如今的景況。那是漫長、混亂而往往充滿暴力的歷史產物,那是運氣突然逆轉和意想不到之失敗的產物。它的根源遠溯至大家普遍深信的「發現時代」,甚至遠溯至帖木兒死時。



第二章 誰發現,發現誰?(十六世紀)



──地理大發現的新世界奪走了聚光燈,東方舊世界的繁盛竟少有人「發現」



「大發現」並不必然促成歐洲崛起為全球霸主。我們不該誇大歐洲人所動用來從事遠航、征服的資源,也不應誤解讓他們得以在亞洲、美洲建立據點的手段,尤其不應把航海家、征服者的冒險活動,解讀為有心建立世界帝國的行動。歐洲勢力在漫長十六世紀期間的「爆發」,在很大程度上,有賴東方當地情勢的配合,有賴接觸與征服方面的專門次文化逐漸發展成形。那可不是像某些史家所主張的無所逃的經濟命運,也不是科技優勢必然帶來的結果。



達伽瑪在印度洋上意氣風發的同時,伊朗在薩法維王朝下復歸一統、伊斯蘭在東南亞快速擴張,俄羅斯帝國、中國明朝和日本江戶時代在文化、經濟、人口成長均不遜色於歐洲。要真正了解大發現的意義,就得放在歐亞擴張主義這個歷史背景上審視:要把「舊世界」叫進來,以平衡「新世界」。





第三章 現代初期的東西均勢(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中葉)



──歐洲稱霸之路受阻於伊斯蘭,難與明朝、德川幕府匹敵



現代初期歐洲的「稱霸之路」在許多方面是個錯覺,是後見之明所加諸的不實論斷。即使在歐洲人掠奪「新世界」、入侵印度洋之時,他們仍認為自己是左支右絀在對抗氣勢昂揚的伊斯蘭。在政治、軍事、商業組織上,他們的成就比起鄂圖曼王朝、薩法維王朝、明朝或德川幕府的成就,只是旗鼓相當,或者更遜一籌。歐洲式經濟要能順利殖民歐亞其他地方及全世界,得先經歷科技、政治、地緣戰略上的一場革命。





第四章 歐亞革命,東西大分流(一七五○年代到一八三○年代)



──工業革命並非歐洲擴張的唯一解釋,富裕自足反使東方缺乏變革誘因



一七五○年代到一八三○年代,諸文化和諸大陸的漫長均勢遭歐亞革命打破。在這段期間,歐洲諸國首度取得凌駕歐亞其他地方的支配地位。史學家回顧這一改變時,通常把目光焦點放在讓歐洲人獲益的巨大經濟改變。歐洲的新權力,來自科技與經濟組織上的「工業革命」,似乎毋庸置疑。事實上,那並非歐洲擴張的唯一解釋,或者說那並不足以說明歐洲何以能擴張。歐亞革命其實是三場革命,分別發生在地緣政治上、文化上與經濟上。然而,歐亞革命並未帶來歐洲全面稱雄的時代,卻為歐洲掌控地球其他地方的帝國體制開闢了坦途,開創了新歐洲(對美洲、澳、紐的殖民)。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











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開箱文,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部落客,






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?(圖解範例版)(加碼送B5方格筆記本)





擺脫萬年凍薪,小資族的買股翻身術





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:城市,是經濟發展的溫床





你喜歡怎樣的自己: 活出痛快淋漓人生的101守則





新手一看就懂的股市放空





如何移動你的公車?輕鬆駕馭生活、工作的寓言,讓你找回熱忱、增加效率、提高績效、無往不利!







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評比,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部落客推薦,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推薦,






無限掛飾組-刀劍亂舞-ONLINE- V





無敵怪醫K2 22





七大罪13





無敵怪醫K2 21





【書寶二手書T8/漫畫書_ING】FLAVORS魔廚_爆野家BAKUNOVA





拿破崙:獅子的時代03





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推薦,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討論,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比較,

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新銳設計師 前進荷蘭芬蘭

中國時報【張立勳╱台北報導】

天候變化逐漸劇烈,許多國家皆面臨淹水問題,新銳設計師林俊佑著眼於建築與都市間透水關係,模擬土地和生態平衡,他將走出台灣帶著自己設計的都市地表滲透系統與結構,前往荷蘭恩荷芬市交流,展開駐村計畫。

明年台北市將舉辦世界設計之都,北市文化局擴大「設計師駐村交換計畫」,公開徵選新銳設計師,除了林俊佑外,還有黃于音、林希羽獲選,分別前往荷蘭恩荷芬市及芬蘭藝術中心駐村。

林俊佑和黃于音將入住原本是飛利浦廢棄廠區改建的設計師聚落,參加極具原創能量的荷蘭設計師周,展現台灣創意想像;專攻建築的林俊佑說,荷蘭是一個長久以來與水爭地的國家,隨科技進步,成為防洪治水最頂尖國,這次駐村,想把「還原土地吸收功能」建築概念帶到荷蘭讓建物能永續經營。

林俊佑說,也就是把人類居所帶回到生物層次,從吸水、通風排氣的磚材下手,使土地和生態達到平衡。

另名設計師黃于音,打算賦予荷蘭老屋新生命,規畫舊村落設置咖啡廳、開放空間與工作空間,替老房舍重新定位,讓專業人士在工作時有機會和民眾互動。

即將前往芬蘭約察藝術中心的林希羽說,由光裝置出發,以作品延伸作品方式,思考自然與人、建築的光線關係,她表示,夜間的光易引起視覺焦點,像東方傳統節慶常有的燈會活動都在夜裡舉辦,如元宵節、泰國水燈節,所以她要藉以燈光裝置展演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新銳設計師-前進荷蘭芬蘭-215006784.html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那裡買,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價格,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特賣會,















帖木兒之後:1405~2000年全球帝國史



A64022CB45FC8B39
arrow
arrow

    jdjc9lt82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